既要收集问题,更要解决问题

2023-01-18 10:56

卞广春

近日,《人民日报》报道了重庆的一次院坝会:白果树下,一张方桌、几十条长凳,璧山区来凤街道登凤村村民围坐一起,在过年前集中反映问题。去年4月以来,这样的会开了2795场,解决问题2631个,就地解决率达88%。

“咱们村的灌溉水管能不能再往前修100米?”村民郑开惠抢先发言。“你说的这个事,开了春就能搞好。”包村干部邱健的回答简洁有力。对于村民提出的其他问题,干部们也积极回应“能当场解决的,我们都当场解决。不能当场解决的,要与群众一起商量解决思路”。

正是这样的态度和速度,让问题解决率达到88%,赢得了村民好评。近年来,许多地方以院坝会、恳谈会、议事会等形式开展“小微协商”。从办公室会议到与村民共议,从习惯发文件、填报表、整理和反馈信息到与村民面对面……用形式的改变带来作风的改变,第一时间收集痛点、难点,做好解决问题前的基础性工作。

但是现实中,有个别干部把开多少次院坝会当作成绩,看重次数多过效果,掉进了形式主义的陷阱。事实上,群众借着院坝会、村头会、恳谈会等平台,对干部们掏心窝子,就是希望诉求第一时间被回应、问题第一时间被解决。因此,与其把收集了多少问题当作亮点,不如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问题解决率上,把努力方向放在解决问题及时性上,把工作成果放在提高群众满意率上,让群众更有认同感。

当然,院坝会并不是万能的,村民提出的问题不可能全部当场解决。但是,干部们认真倾听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耐心解释问题不能马上解决的原因,让群众理解其中的道理、明白其中的原委,群众也会真心认可。借着交流的机会,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,让干部和群众的心贴得更近。

收集问题是起点,解决问题才是终点。用解决问题的实效,引导和鼓励群众,讲痛点、说难点、谈堵点,让村民说的话起作用、见效果,院坝会、村头会、恳谈会才能长久地办下去,更好地回应群众对“善治”的期待。

责任编辑:苏家彬
编审:罗梅